緣起

  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於2017年啟動「重建臺灣音樂史」政策,於12月委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舉辦「重建臺灣音樂史」學術研討會,齊集音樂學者(音樂研究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界與各界人士,先在媒體上作各種主題系列介紹,繼於研討會上作論文發表、焦點座談,學者專家和與會人士超過二百人。各方熱烈討論,提出各種問題。

  整合初步共識是:研究能量應該加以整合。雖然音樂研究有所分類,針對研究對象、方法論的不同,有分歷史音樂學、民族音樂學、系統音樂學等(音樂理論、音樂教育、音樂治療…等已另成學科),但在二十世紀末,已經漸漸整合各種方法論,尤其在建構臺灣音樂史上,音樂對象涵蓋傳統音樂、藝術音樂、教育歌曲、流行音樂、商用音樂等,內容更擴及音樂演奏詮釋、作品演化、音樂活動等,這些研究都會運用到各種理論與方法,應有機構來整合各有專長的學者、創作者、詮釋者之研究能量,例如研究西方古典音樂的學者,可借用其歷史音樂學的專長來研究臺灣的藝術音樂發展、音樂家傳記;研究傳統音樂的民族音樂學家能至擴及當代音樂中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或有音樂美學或音樂社會學背景的學者,來研究臺灣的流行音樂的流變、選舉歌曲的政治社會意涵等。音樂界各方應積極對話,並建言政府,整合學界、國內外資源,擴大臺灣音樂研究能量,以奠立臺灣音樂文化的基礎,發揮其影響力。 另一方面,音樂學生、社會大眾對臺灣音樂史的認知非常薄弱,有必要積極作為。喜愛西方古典音樂的愛樂者眾多,能贊助西方交響樂團來台演出的資源,是年以千萬或上億計,但是支持演奏臺灣音樂的則非常不足,更遑論贊助研究。因此,有必要規劃演講、座談會、媒體論述等推廣活動,以讓更多民眾瞭解「重建臺灣音樂史」的必要性與急迫性。

計畫目的

  文化部「重建臺灣音樂史」政策中,將成立一個國家級的臺灣音樂中心,目前已在積極規劃中地點與場所,以期有足夠空間收納前輩音樂家手稿、各種史料、影音資料等。音樂史的建構計畫,有各種問題需要尋求各界諮詢,本案係針對文化部「重建臺灣音樂史計畫」,延續前一年(2017)的學術研討會以及文化部各部門的工作,於2018-2020年度組成相關專家顧問小組、辦理研討會、座談會、工作坊等活動,臺灣提供文化部專業諮詢及重大資訊與分析、結合專業社群及培育音樂史研究人才,並探討當前重建臺灣音樂史相關政策,俾整體深化系統性研究、奠定臺灣音樂史研究專業學術基石,並作為制定臺灣音樂史相關政策之參據。